既然在西安智慧大学,能力提升和考试高分是不相关的,考前抱佛脚就成为标准配置了。这里浅谈如何高效抱佛脚,用最小精力混过无聊的考试。
- 理性对待,不要神化难度与复习过程,也不要神化高分的作用。切勿浪费大量时间在期末考试上而减少对大脑升级活动的投入!平时只需要把作业题搞懂就行
- 期末考试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,而只是对快速掌握简单知识能力的考察。
- 交大几乎所有科目都是很 trivial 的,且和提升能力是正交的。重要的课如果学校教得很差的话,最好学期内自己看国外视频做 lab 然后对着本校考纲微调。如果仅成为了本校考试的做题家,即使拿到高分也相当于没有学!
- 期末复习可以混,只要是沿着“通向期末高分的最短路”前进,就没问题。如果除了混高分,还想卷赢其他人,那么还需要注意不要有短板课(例如马原)。
- 如果是概念密集型课,课本太厚读不动的话,中国大学 MOOC 上可能会有类似的念经课转为应付期末而生,2倍速看念经课可以最短时间读完课本,快速断线重连。
- 复习最后一定要落实到做题上。
eg1. OS 考试:暑假刷完了 CMU 15213 和 CSAPP、学期内学了大部分 MIT6.S081,然而应付考试实质上用处有限!考前 2 天听了某大学念经课、刷夜刷了考研题一本书和部分往年题,成为文科计算机大师,最终 99,最高分。
eg2. 计网考试:学期内刷了大部分 Stanford CS144,写了个 TCP,然而几乎和考试正交!这门课特点就是广而浅,就是考察做题过程中 one-shot learning 的能力!考前 4 天读了 800 页课件与 700 页课本,随便整了个 MOOC 做,还做了各种虚假的往年题,但没太做够题。考试时改错 4 分客观思博题,还好老师平时分抬了一手,最终 96,居然还是最高分。
eg3. 马原考试:考前 5 天开始每天抽 3h 背书,考前两天发现资料有点假,于是结合老师课件背书。做了些买的各种选择题感觉质量参差不齐。最后仔细做了武汉大学马原 MOOC 题感觉还可以。然后考试时选择题后面的几乎是武大 MOOC 的原题大战,太简单了!然后就赢了啊,最终 98,大概只用了 30h 就混到了全年级最高。
eg4. 数理方程:之前听说虽然上课不知道在讲啥,但是考试简单,于是考前 1.3 天才开始复习。0.6 天复习完基本原理,0.7 天做了/看了约 8 套往年题,结果期末考试居然几乎全是选择题,自然就 100 了。
eg5. 大学物理:虽说最后压轴文科题恰巧背过,但量子物理思博选择错了一个,某个光栅大题也思博了没写 0 级…最后就烂了。96,被 8% 的人吊打。
eg6. 概率论:发现课本太 trivial 了,考得也简单,于是只复习了 1.5 天。早就写完了,然后检查时思博改错了一个判断,最终 99,被 3% 的人吊打。
eg7. 电路:第一门复习的课,但当时不知道考试可以混效率很低。而临考前却热身不够没太做往年题,于是考试时就烂了,差点算不完,甚至有题大脑僵化了不会做。最终 97,被 17% 的人吊打。
eg8. 算法:傻逼课!!!考试周之前考的,大意了,没有对着垃圾课本微调。老师也是傻逼,净出文科题。ICPC 区域赛冠军拿不到算法课的 4.3?于是算法课就成为考得最差的文科课了,被 8% 的人吊打。